
報告&出版物
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市場需求變化、實體經濟及產業發展低迷、新興業態新經濟模式蓬勃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產業園區發展普遍遇到瓶頸,大量“僵尸園區”、“空心園區” 的出現,不僅造成了“海量”的土地、投資、人才、技術、產能等要素的嚴重閑置、浪費,也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新發展形勢下,過去那種“圈一片土地、布幾個產業、發展一批企業”的傳統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生存空間逐漸變窄,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從“重開發、輕運營”轉向了“重合作、重服務”。
佐佑通過研究發現,未來產業園區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三個趨勢:
趨勢一,由“土地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產業園區的發展,未來必然會從孤立的工業地產開發走向綜合的產業開發,通過土地、地產項目的產業入股等方式,將土地、園區物業與產業開發結合起來。
趨勢二,由“物業租賃”向“投資共生”轉變。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園區物理空間成為“共享資源”,園區的盈利模式也由傳統的“客戶思維”向“伙伴思維”轉變。園區開發運營企業不再和入園企業形成甲乙方關系,而是通過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入股入園企業,共同享受入園企業的成長收益。
趨勢三,由“管理園區”向“服務園區”轉變。未來產業園區發展由“拼政策”進入“拼服務”階段,服務是運營的核心內容,園區的運營者應從政府、企業、產業、企業員工等多個方面發掘需求,做好從“低端的服務現有需求”向創新設計與引導“高端的未來需求”轉變。
組織模式特點
伴隨著發展趨勢,產業園區發展亟待在管理體制、運營模式上深化改革、創新思維、擴大開放,實現“二次創業”。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探討新發展趨勢下,產業園區的組織模式呈現怎樣的特點。
產業園區組織模式重構,需要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在業務轉型過程中,以何種組織模式承接轉型業務?
2、如何持續激發業務創新,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3、如何在新的組織模式下提升服務效率?
4、如何建立生態化的業務模式?
佐佑通過對產業園區組織模式研究發現,其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組織結構設計特點1:
劃小核算單元,激發業務創新;管理與執行分離,提升服務效能。
典型案例:某電子產業園區
該產業園的盈利模式以廠房租賃和物業服務為主,但隨著當前市場環境變化,龍頭電子企業轉移,大量空置廠房出現,該園區經營模式和內部管理機制已不足以支撐公司發展,急需開拓新的業務,創新盈利模式,打造專業化服務能力,提升組織效能?;诖?,該園區公司的組織模式隨著戰略進行相應調整,具體如下:
(1)激發業務創新:為開拓新業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該園區將能夠為園區企業提供的服務劃分為小的業務單元,成立交通服務中心,為園區提供用車、租賃、停車等服務;成立商業服務中心為園區企業和員工提供餐廳、便利店、超市、娛樂等服務;成立創新業務孵化中心進行新業務培育,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每塊業務進行獨立核算,同時配套單獨的考核與激勵政策。
(2)明晰專業導向:依據企業入駐時間將原來的招商引資部劃分為市場經營與企業服務部,前者兼具招商引資和市場化經營功能,后者專門為入駐后企業提供各類服務,提升專業化運作能力。
(3)提升服務效能:管理與執行分離,成立企業服務中心、運行控制中心,一方面提高總部的大腦作用,另一方面將操作職能下放,提升服務效能。
以新部門或新公司承接轉型新業務,與原有業務隔離
典型案例:某高科技產業園區
該產業園原來的運營模式也是以物業租賃為主,未來的戰略重點是“積極構建國際化產業生態,在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科學、5G等方面主動布局,形成高科技產業集群”。為承接新戰略定位與轉型,組織架構進行了如下調整:
(1)新設部門,承接新業務:原招商引資部中招商職能并入產業發展部,更名為產業發展部,定位為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的主導部門;撤銷招商引資部,成立資產運營部。主要負責園區資產核查、大中修、物業委托和管理以及對接園區業委會常設機構,參與業主大會籌備、組織及園區活動。
(2)成立新公司,打造專業能力,強化經營能力:為了商業物業經營在業務拓展、談判締約方面的便利,提高決策效率,成立商業分公司,統一管理商業配套,并將其定位為利潤中心,獨立核算,考核其經營業績;為了打造各業務的專業化經營能力,成立孵化器公司、物業公司等專業化子公司。
(3)優化職責,重新定位:例如開發建設定位為利用外部資源為主,對內強調管理;IT事業部更名信息技術部,定位為業務部門。
聯結外部合作伙伴,打造助力高新企業成長生態圈
典型案例:中關村東升科技園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是北京市第一個由鄉鎮自主建設,采用集體開發,自主運營的開發模式,管理和運營機構為北京東升博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從園區服務功能上分為五大板塊:置地空間板塊、科技金融板塊、科技服務板塊、商務生活板塊以及產業轉化板塊,通過打造一個完整的服務鏈。同時,東升科技園打破傳統自主提供服務的方式,創造高新企業成長生態圈,聯合社會力量共同提供企業服務及產業服務。
通過生態圈圖可發現,各個功能板塊均由相應的專業化服務公司進行職能承接。且經過股權穿透分析,這些公司大多由園區設立的控股公司或聯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參股的公司組成,共同提供專業化運營及服務,打造高新成長企業生態圈,共享園區運營收益。
明確產業園區屬性及定位,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
典型案例:蘇州工業園區
強化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能,為園區企業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務
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已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由“工業園區”邁向“新城區”,秉持“親商”理念進行“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務。
結合園區定位及園區內企業的特點,其設立的一站式服務中心,代表管委會統一對外辦理國內外企業登記相關手續、履行集中審批事項的組織協調、管理監督和指導服務職能。
除一站式服務中心外,蘇州工業園區還有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園區檔案管理中心、園區培訓管理中心、園區公租房管理中心、園區公積金管理中心、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園區科技招商中心、CBD招商中心。這些中心站在園區角度上,為整個園區居民、企業提供服務。
加大產業投資布局,孵化高新成長企業,大力打造產業經濟
張江高科設立產業地產事業部、產業投資事業部、資產經營事業部,緊扣產業地產、科技投資、資產經營三大業務核心,以基金管理探索地產營運新模式,其余職能部門作為總部管理平臺和業務運營支撐,進行能夠承載公司轉型發展戰略目標的整體組織架構整合。
同時在創新服務層面,張江高科作為園區大房東向高科技發展合伙人轉型。公司推出基于“投資+”孵化理念的“895”創業營。通過幫助企業匹配與其相適應的創業陪練、天使投資、投貸聯動金融服務、對接企業上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道、人才服務、宣傳推廣、市場拓展等各類資源,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集成服務。
結語
結合近幾年產業園區向“產業經濟、投資共生、服務園區”轉變的發展趨勢,我國產業園區正在由以開發為主轉向以運營為主, “重開發、輕運營”轉向了“重合作、重服務”,與此相輔相成的是園區組織模式也同步發生轉型升級。
打造多個經營主體,激發業務創新活力;管理與執行分離,提升服務效率和效能;聯合外部合作伙伴,打造產業及服務生態圈;通過入股和基金跟投,共享企業成長收益;已然成為了產業園區組織模重構趨勢。
?1998-2021 版權所有 北京佐佑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京ICP備05040821號-3 E-mail: shichangbu@zuoyou.com 網站建設: 中企動力 北京
?1998-2021 版權所有 北京佐佑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京ICP備05040821號-3 網站建設: 中企動力 北京